![]() |
如何挑選電腦螢幕 |
電腦螢幕從幾千塊到幾萬塊的都有,那麼該怎麼挑選呢,以下條列幾個規格讓在選電腦螢幕的時候比較不會霧煞煞。
1.螢幕尺寸:跟買筆電一樣,螢幕的大小是首先要決定的,以下是幾個常見的螢幕尺寸。
24吋:一般文書辦公使用,打遊戲或是要看影片可能稍微嫌小。
27吋:目前主流的螢幕大小,遊戲跟影片或是工作都很適合。
32吋或以上:適合特別喜歡看電影或是打3A大作的使用者,專業影像工作這也常常會買特殊的螢幕比例來使用,玩線上遊戲或射擊遊戲我個人認為反而比較沒那麼適合,因為螢幕太大導致要看遊戲資訊時眼睛要移動很遠,容易疲勞。
補充:決定螢幕大小還要考慮的就是桌深,30~50公分可以用24吋,60~80可以用27吋以上,當然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主要是不要讓螢幕太靠前壓迫眼睛造成不適感。
2.解析度:
1080p(Full HD):目前最基本的畫質解析度,現在影片也都至少是1080了,再往下會覺得模糊不太清楚地感覺,24吋或以下螢幕大多是用這個解析度。
1440p(Quad HD):1440p也很多人稱這個解析度是2K,有比1080更好的畫面精細度,27吋或以上的螢幕常見,現在2K螢幕的價錢也算是平易近人了。
4K(Ultra HD):主流最好畫質的解析度,建議是搭配32吋以上的螢幕使用,影片解析度如果也是4K,那麼畫面會非常精細銳利,但如果常常都是看1080p畫質可能反而會沒2k或1080p好,所以不一定要上到解析度那麼高的螢幕。
補充:有客人會問,我用4K的螢幕就能一定跑出4K的畫面嗎?答案是能,也不能,假如你是看影片,那麼影片有到4K畫質就沒問題,但如果你是打遊戲,要開4K畫質除了你要有4K螢幕,還要有強悍的硬體設備來執行遊戲,所以不只是螢幕,有時候還要搭配自身的硬體規格下去做挑選。
3.面板:不同的面板特性也不同,價格低的面板也不一定不好,端看使用。
TN面板:價格最便宜,但是反應速度最快(反應速度就是電腦收到訊號到顯示在螢幕上面畫面的速度),適合打需要快速移動視角(FPS)或是音遊的玩家,但顏色跟可視角度都比較差。
VA面板:對比度好,尤其暗部的細節表現優異,適合常看電影的使用者。
IPS面板:色彩鮮豔,可視視角廣,適合拿來做影像工作、遊戲、影片都通吃,但價格也是裡面最高的。
4.螢幕更新率:更新率越高代表一秒裡面填充的畫面張數就越多,看起來就越流暢。
75Hz:一般螢幕大多是這個刷新率適合文書辦公使用。
144Hz:適合輕度遊戲和多媒體使用。
144Hz以上:適合重度遊戲玩家,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補充:
現在電腦螢幕的更新率動不動就兩三百以上,想當初144Hz的螢幕一台就要近萬,但我個人覺得超過180hz基本上就是看不出來區別,所以可以的話親自到現場看一下有沒有差別是最好的。
高更新率的螢幕跟解析度一樣,你的遊戲幀數(FPS)也要可以到達至少你螢幕的更新率這樣才有差,買了一個高更新率的螢幕其他的主機硬體也要跟著上才有用。
5.連接介面:
買螢幕前請先確認自己的主機板或是顯示卡插孔有沒有支援該螢幕的插孔,目前新螢幕主流都是HDMI跟DP了,如果主機是VGA跟DVI就要使用轉接器,但說坦白的轉接器滿容易壞或出問題的,建議是買可以直接連接的螢幕。
6.其他功能:
有些比較好的螢幕底座可以調高底仰角甚至可以旋轉,或是有特別標示抗藍光、抗反光的技術。
結論:
如果你是一般辦公室文書使用,可以用24-27吋1080p解析度的螢幕。
如果要打遊戲的,可以選有高更新率,低反應時間,關鍵字有電競螢幕的通常可以滿足需求。
要做像影像編修或是影音剪輯工作的話,可以選擇IPS,高解析度,有廣色域認證還有高色準螢幕,但有多了這些認證,螢幕價格會直線上升。
最後還是看你的預算及需求,螢幕也是非常看個人主觀感受,你覺得好看他不一定覺得,但通常越高價位的螢幕效果是越好,只是你有沒有那個需求而已。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